由於《告白》這齣電影的內容引起爭議,在市內引起大眾的關注及議論,加上看了網友Loggie的《告白》電影觀後感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也來趁趁熱鬧,買湊佳苗原著的《告白》來閱讀,並趕忙在聖誕假期前完成這篇讀後感!
先貼上網上書店的故事內容簡介: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全新的校園犯罪書寫
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(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)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作者簡介
湊佳苗
犯案及殺人的故事我也看得不少(尤其是東野圭吾的作品),可是,這次拜讀《告白》仍感到故事人物的犯案手法很駭人,想不到有人會用如此兇殘的手段去傷害別人,而最令我吃驚的是犯案者背後的動機,居然不但幼稚,而且極之荒唐!犯案者修哉及直樹是中學生,出現如此幼稚的行為也罷了,可是,作為老師,也就是受害人的母親,森口悠子身上同樣出現極不理性的復仇行為,手段令人咋舌、心寒........仇恨的禍害完全展示於讀者眼前,令人震驚!
細讀每一章節,發現原來每一章都是以第一人身寫的~~~每一章的「我」都是故事中心人物的獨白,首尾兩篇是女教師的告白,中間幾篇分別是犯案學生、班長及其家人的內心告白,感染力極強,也是故事成功的其中一重要因素。
讀完這故事,令我想到以下的一些問題:
我們應執行私刑嗎?
森口悠子為了報復,私下用自己的方法來處罰害死自己女兒的修哉及直樹,她選擇不相信法律是因為不希望少年犯被輕判,而她用的手段可說是嚴重的精神虐待,要令犯案的學生徹底崩潰!
最後,她的目的是達到了,可是,也同時令其他無辜的人受害而死亡,那就是說,她的恨意不但沒有令犯案的少年改過自新,反而和少年犯一樣,犯上了同樣的罪行~~~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。
教育是為了甚麼?
書內有一句令我感受很深的說話:
「.....就是用文章表現的道德觀,單純只是教育的學習成果而已。」
現代的教育有很多理念、學說,要照着幹並不太難,可是,我個人認為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,而是應從根本出發,由內在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,令他能發自內心去改變自身的行為。簡單來說,是向人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,使之走向正路。硬要一個人去守規,如果他不是甘願接受,到頭來可能只會做門面功夫,不斷利用灰色的地帶,效果不會長遠。
故事中的修哉本是天才學生,卻因為想令遠走的母親注意自己,居然想到殺人去引起母親的注意~~感覺上,沒有父母關愛的修哉很可憐,天才的背後卻擁有如此荒謬的理念~~在學術上,他的成就超凡,可是,在道德及個人的成長上,他卻是嚴重地貧乏~~可見,知識固然重要,可是,它只是教育的一部份,如果沒有德育的配合,懂得再多的知識也是枉然,反而可能會危害社會!
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?
修哉在缺乏愛的環境長大,親生母親的離開更令他感到自己是負纍,結果,為了尋求母親的愛,不惜做出一件和他能力完全相反的愚蠢事!他一直都討厭愚蠢的人,想不到自己原來才是最愚蠢的!沒有被愛過的人,總是無法去愛人!
直樹跟修哉相反,是一個能力雖然平凡,卻受盡家人疼愛的孩子,尤其是母親,對直樹的愛更是無微不至,而直樹的內心也很愛母親。可是,那種過份保護式的愛原來對孩子來說,也是一種負累!
軟弱的直樹為了証明自己的能力,選擇了傷害比自己更軟弱的小孩......看畢直樹的獨白,明白他本性善良,在老師展開復仇大計後,他為免自己的家人受病毒感染,盡力把自己收藏起來,看到母親無條件的付出,內心的感激及不安都令人了解到他是個孝順的孩子,只是,他的母親過份保護他,令他失去了自我面對困難的能力,最終,變成了另一場悲劇.......
如何去愛孩子,才能令他們幸福?
傳媒該如何報導少年犯的新聞?
在故事中,因為一單少年犯案的新聞廣受傳媒報導及大事喧染,引發起修哉犯罪的想法,希望藉此引起生母的垂注。修哉甚至發現女班長亦有類似的想法,買來一大堆化學物品,希望自己學犯案的少女一樣,幹些不平凡的事情!
某些時候,少年的思想都不夠成熟,難分辨是非黑白,傳媒對他們的思想有極大的影響,所以,要處理一些犯罪的新聞時,要格外小心,不然可能會被少年的模仿!
看完主角們的告白,讀者都會深深感受到每一位背負的軟弱及痛苦。當然,不是說有苦衷便可成為藉口,理直氣壯地去做壞事或傷害別人來發洩不滿,只是,這故事令我再一次體會到人性的軟弱,每個人都有正邪兩面,再好的人也有陰暗面,再壞的人也有良善的一面.......主角們陷入了罪惡的深淵,某程度上是平日的積壓太多,沒有好好掃除心靈的垃圾,以致不滿的情緒一觸即發,最終步入了無可挽救的地步!正因如此,我開始意識到堆積問題的雪球效應,負面的東西會不停滾大,到最後不單是自己,而且,是會令身邊更多的人受害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