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告白》的作者湊佳苗又有另一新作:《贖罪》!
先來看看網上書店的內容簡介~
一件十歲女童遇害懸案,
四個記不清兇手長相的目擊者。
一段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,
從此將她們的人生推向了贖罪的黑洞……
四個記不清兇手長相的目擊者。
一段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,
從此將她們的人生推向了贖罪的黑洞……
「在追捕時效期滿前,妳們去找出兇手來!
如果做不到,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!」
現在回想起來,真正改變了我們命運的,並非英未理之死,而是十多年來深深釘進我們心裡的這句話,以及英未理媽媽當時歇斯底里、咬牙切齒的神情。不,或許早在英未理跟著她爸媽從東京搬來我們這個「全國空氣最乾淨的小鎮」時,一切便已起了轉變。或許像芭比娃娃般精緻的她,和我們這些在鄉下土生土長的野孩子根本不應該玩在一起。又或許那天,是我們四個人在什麼時候做錯了什麼,所以她才會死?或許,我們才是真正害死英未理的兇手!
眼看兇手的追捕時效就快到了,是不是因為我們記不起那個男人的樣子,才一直捉不到他?這些年來,這個念頭就像無形的緊箍咒,緊緊地圈住了我們!我們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夠補償?如果說,我們身上的罪,用四段活著的人生來贖,這樣夠不夠?
原以為安全的校園裡,發生了一件駭人的命案!身為目擊證人的四個女孩背負了一輩子的內疚,從此步上殊途同歸的悲劇之路。然而,面對無辜死去的小女孩,有罪的是誰?該為此贖罪的又是誰?誰有權利理直氣壯地丟出石頭報復?而為了彌補「還好不是我」的罪惡感,又必須付出多少倖存的人生?
繼《告白》之後,日本「書店大獎」得主湊佳苗再度以獨特的輪述手法,透過當事人的不同視角,一層層剝開所謂「罪」的真相,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人性掙扎!
五個十歲左右的女孩,其中一位同伴(惠美理)在大家打球的中途被陌生人帶走後,不幸地被強暴及殺害,四個孩子受此突來意外的打擊,各自有不同的心靈傷害,加上被害人母親一句:「在追捕時效期滿前,妳們去找出兇手來!如果做不到,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!」,四人都在成長中不斷找方法贖罪:
有人的潛意識拒絕成為大人,因為害怕會因此遇到強暴,結果令生理結構出現問題;
有人為了贖罪而當上老師,在學生被別人傷害時,挺身而出,似是為了補償當日未能救出同伴的錯失;
有人看到一個女孩被侵犯時,竟把那侵犯孩子的男人殺掉,而那男人卻是一個對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人;
有人因當日負責去報案,從此對警察產生了好感,結果犯下了彌天大錯,卻在這時,想起了當年同伴遇害的線索,希望說出來可以贖罪;
受害女孩惠美理的媽媽當年的話可說是氣話,沒想到卻令女兒四個玩伴身心受重創,而且在人生路上墮入了深淵,令她內疚不已。雖然,她嘗試一一去補償她們,可是,結果似乎還是沒法挽救她們的人生。此時,這四位玩伴卻分別提供一些線索,令她終於想到犯人可能是和自己有關的~~~~原來可能最應該贖罪的可能是她自己!
本書以五篇獨白,從受害人惠美理的四個玩伴及其母親的角度把當年的慘戲複述,雖然事實背景相同,可是,發展各異,加上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,感染力極強,而且震撼,與《告白》的表達手法相近,只是《告白》強調復仇及毀滅,而《贖罪》卻是為自己的錯而告解及祈求原諒,多了一份溫情,也多了一份積極的希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