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《杏林小記》~ 杏林子

《杏林小記》~ 杏林子
2010年5月6日上午3:01公開累積瀏覽 232 3

 
記得非常清楚,我是讀小學時,由《杏林小記》開始認識杏林子。今次重讀她的作品,我已不再是一個小女孩,而是有一點經歷的成年人了,感受更深!
 


相信不少人對杏林子並不陌生,不過,也先在此簡略介紹一下她的生平:
杏林子,原名劉俠,1942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,父親劉德銘為國軍軍人。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。

杏林子在12歲時罹患了罕見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。發病時手腳腫痛,行動極為不便,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,直到16歲時因信仰基督教,在心靈上有了寄託,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,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,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。


 
而以下則是有關《杏林小記》出版30週年(紀念版)的介紹~
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116561825981

《杏林小記》為杏林子最為人所熟知的小品散文,風行海內外,閱讀者超過千萬人。 每篇皆附有幽默趣味的插畫可搭配閱讀
 
歡樂與痛苦、期待與絕望
杏林子見證生命的大美與大愛
風行三十年,閱讀者超過千萬
 
《杏林小記》是杏林子為慶祝與病魔奮戰二十五週年紀念而作。收錄67篇短文,寫生、寫死、寫生死之間的歡樂與痛苦、期待與絕望,是一本淚中帶笑、笑中有淚的人生小品。從一九七八年初版至今,已經歷過三十寒暑,獲得廣大讀者的共鳴和極高的讚譽,再版連連,且為海內外各級學校指定課外讀物,透過本書讓我們一同感染杏林子樂觀進取的生命力。


 
 


 年紀小小便因罕見的病而停學及不斷進出醫院,可是杏林子卻依然積極人生,自學亦從沒間斷,而且身體力行去鼓勵其他人,為不少人帶來希望。

雖然杏林子已離開了人間,但重讀她的作品,細味她的生活智理明言,看到她的信德為她帶來的心靈完整,足以彌補她身體上的缺憾......一本充滿希望及勇氣的書,令人心靈振奮起來,勇敢地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!

 


以下是一些《杏林小記》內的摘錄,給我們自己打打氣:

「生命有如泉水、用得越多,流出來的越多;不用它,它也凝止不動。」
 
時間可以把人磨練得更成熟,但成熟中是否學到了謙沖,則全靠個人修養了。」
 
生命的表現是多層面的,小丑的面具後面,往往是眼淚。」

抱著哪一種人生態度,採取哪一種生活方式,全在我們自己;在生死之間,上帝仍給了我們極大的選擇能力。」

 
 


再找來一篇生命鬥士杏林子寫的上帝死了嗎?》的文章和大家分享:
上帝死了嗎? 文/杏林子
 
在我一生當中,遭受的挫折打擊不計其數,很多時候,覺得路彷彿再也走不下去了,我就會不自覺地想到馬丁‧路德的故事,信心便悠然而生……
多年前,我曾看過一篇小故事,說到宗教家馬丁‧路德當年改教時,曾遭受羅馬教廷極大的逼迫,甚至視他為異端。有段時間,來自四面八方反對及責難的聲音,使他灰心到極點,他的妻子多方鼓勵、勸慰,都無法激勵他。有天清晨,妻子穿了一套黑色衣服,頭上蒙著黑紗,這是赴喪時的打扮,馬丁‧路德大吃一驚,連忙問妻子:「是誰死了嗎?」
  妻子回答說:「上帝死了!」
  馬丁‧路德頓時大怒:「胡說八道,上帝怎麼會死?祂是昔在、今在、永在的神!」
  他的妻子卻鎮定地說:「既然上帝沒死,你為什麼一副灰心絕望的樣子?」
  因著妻子這一句話,馬丁‧路德重拾信心,繼續致力改教,雖歷經千辛萬苦,甚至生命遭受威脅,都未能使他放棄,終至改教成功。
  前年九月,納莉颱風來襲,台北損失慘重,許多地區水淹到二樓,許多房屋為土石流淹埋,交通中斷,捷運停擺,電視畫面傳來一片狼藉、慘不忍睹的景象。
  伊甸也遭受成立十九年來空前未有的劫難,整個辦公室全部泡在水中,所有的設備以及創會以來的寶貴資料都毀於一旦。以前雖然經常也有颱風來襲,好在伊甸並未受到波及,只有這次,損失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慘重。颱風過後,光是清理辦公室的淤泥,以及廢棄的設備、資料,就已累得大夥兒人仰馬翻,還多虧許多義工幫忙。
  財務上的損失固然嚴重,工作人員心理上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,包括對上帝的信心(一個基督教的機構為什麼也會受到這樣的災害?)以及同仁對未來的不確定感,伊甸會不會因此關門?會不會因為財務危機裁員?種種問題造成人心惶惶。
  風災後一個星期,伊甸辦了一次記者會,向大眾說明伊甸的現況,並為新會址募款。雖然我已從伊甸卸職,他們仍然邀請我這個創辦人過去幫忙呼籲。當我走進滿目瘡痍的地下室時,看到同仁們個個垂頭喪氣,無精打采,尚有許多同仁兩眼含淚,未語先哽咽,看得人心酸不忍。
  在這個當口,我知道絕不能再說喪氣的話,於是,我講了馬丁‧路德的這則小故事,接著,我大聲問伊甸的同仁們:「你們的上帝死了嗎?」
  「沒有!」同仁齊聲回答。
  「那麼,你們的信心被水淹沒了嗎?」
  「沒有!」
  「那你們的服務熱誠被颱風刮走了嗎?」
  「沒有!」
  「你們起初的愛心隨波逐流了嗎?」
  「沒有!」同仁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大聲,一次比一次更有精神。
  「那你們幹嘛一副苦瓜臉,垂頭喪氣的樣子?」接著,我半開玩笑地說:「你們不是天天跟上帝禱告,要一間新會址,走出地下室?那麼,現在上帝已回應了你們的禱告,難道你們還不該感謝讚美?」
  同仁們被我一問,竟忍不住笑了起來,原先陰霾的氣氛也一掃而空。
  我也想起創辦伊甸之初,為了上班方便,我獨自搬到離辦公室不遠的舊居,臨時請了位教會的女孩子照顧我。母親把我安頓好後,赴美探視即將臨盆的么妹,留下父親暫居我家。父親一向依賴母親,母親一走,他彷彿失去安全感似的,情緒極不穩定,偏偏照顧我的那個女孩子也是個情緒化的人,這一老一小兩人沒事就吵架,終於有一天,兩人大吵一架後,女孩不告而別。
  我記得很清楚,那天正好是復活節的前一天,她走了不打緊,臨時到哪裡找人照顧我?父親也慌了,打電話給屏東的侃弟。侃弟也急了,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打電話問我:「要不要把媽媽叫回來?」
  「不要,媽媽好不容易有機會出國,不准你叫她回來。」
  「那讓恩美過來幫妳幾天忙!」
  「不要!」恩美是我的弟媳婦,家裡也有三個幼兒需要照顧,她到台北來,誰又照顧孩子?
  「那妳怎麼辦?」弟弟憂心忡忡地問。
  當時我身兼總幹事,忙著遷新會址、職訓班開課,已經分身乏術,一個頭兩個大,家裡偏偏頻頻出事,真是煩上加煩,於是我忍不住發火說:「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?」
  「復活節啊!」
  我狠狠地說:「好吧,我倒要看看耶穌到底復活沒有?倘若祂死了,我看我也沒什麼指望了,乾脆一頭撞死算了!」
  幸好耶穌沒有死,祂復活了,並且很奇妙的,及時預備了兩位管家人選,解了我燃眉之急。
  在我一生當中,遭受的挫折打擊不計其數,很多時候,灰心喪膽、懊惱沮喪,覺得路彷彿再也走不下去了,我就會不自覺地想到馬丁‧路德的故事,信心便悠然而生,重新又滋長跨出去的勇氣。
  是的!既然上帝沒有死,耶穌已經復活,我們為什麼還要灰心絕望?
 

在這本《杏林小記》仍未還給圖書館前,希望再有時間節錄一些出來和大家分享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